歐洲已進入俄烏沖突以來的第三個嚴寒冬季,取暖等對天然氣的需求逐漸達到高峰。歐盟對俄能源制裁導致能源供需矛盾愈發尖銳。近期消息顯示,歐洲天然氣價格今年上漲了45%。天氣快速消耗和莫斯科減少供應加劇了歐洲民眾生活和工業生產的能源危機。除供應量減少外,被俄羅斯徹底斷供的國家面臨嚴峻挑戰。
奧地利總理卡爾·內哈默召開新聞發布會安撫民眾,稱奧地利儲氣設施目前儲氣率為93%,足夠整個國家使用一年多。然而,長期以來奧地利大部分天然氣依賴從俄羅斯進口。今年8月,奧地利82%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而去年12月這一比例高達98%。俄氣“斷供”奧地利標志著歐盟與俄羅斯地緣政治與能源博弈的新階段。
俄氣對奧地利“斷供”的原因是奧地利國家石油天然氣集團向國際商會申訴,要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賠償經濟損失。仲裁庭裁定俄氣需賠償2.3億歐元,奧地利方面表示將以抵消賠償款為由停止支付購氣費用,導致俄羅斯暫停對奧地利的天然氣供應。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因烏克蘭危機制裁俄羅斯,并制定“擺脫對俄能源依賴”政策,俄對歐盟輸氣大幅減少。特別是“北溪2號”遭人為爆炸破壞后,俄供歐盟天然氣銳減。在此背景下,歐盟不得不在挪威、卡塔爾等地尋找緊急替代能源,甚至購買昂貴的美國液化天然氣。這使得歐盟國家承受了國內氣價飆漲、物流成本上升和民眾不滿等沉重代價。
美國趁機向歐洲高價出售天然氣,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批評這種行為。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諷刺說,美國人以三到四倍的價格出售天然氣,使歐洲經濟失去競爭力。一位天然氣合同談判代表表示,歐洲能源供應鏈條脆弱,燃料供應中斷將導致情況惡化,迫使歐洲支付更高價格。
歐盟制裁俄羅斯反而給自己帶來深重災難。佩斯科夫指出,歐洲國家開始出現“去工業化”現象,未來十年至二十年可能帶來惡果。德國經濟也受到影響,調查顯示2024年德國GDP將萎縮0.1%,2023年降幅為0.3%,2025年全年預測下調至0.7%。
面對能源危機,歐盟調整其能源政策,提前達到了90%的儲氣目標,并抑制能源消費。然而,國際能源署警告稱,歐盟天然氣價格不會回到對俄羅斯制裁前的水平。制裁帶來的能源危機持續,多國宣布重啟煤電以應對危機。盡管歐盟制定了“REPowerEU”計劃,但短期內完全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仍面臨挑戰。
歐盟包括美國對俄羅斯能源制裁給全球能源供應鏈帶來多重影響,尤其是歐洲。盛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奧勒·漢森表示,德國等能源密集型經濟體將再次遭受最嚴重打擊。為維護全球傳統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業界人士建議加強國際合作,構建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渠道,共同應對全球能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