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情日記”何以傳承?多方共話常寫常新

  紹興12月18 (錢晨菲)12月18日,“民情日記”再出發——“民情日記”的傳承與發展研討活動在浙江紹興嵊州舉行,政界學界代表圍繞“民情日記”的常寫常新展開對話。

  1998年,“民情日記”誕生于嵊州雅璜鄉的田間地頭,提出的“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連百家心”,成為聯系服務群眾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劑良方。

  中共嵊州市委書記裘建勇在致辭中表示,一直以來,嵊州市在傳承發展中常寫常新,相繼推出了“民情微群”“民情腳印”“民情大腦”,推動“民情”向“企情”“社情”拓展,并建成“民情日記”實踐中心教研中心,創新打造“民情服務中心”。

  社情民意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數據顯示,僅今年前10月,嵊州全市各級干部累計走訪服務民眾21.9萬戶企業9900余家次,辦理民情問題2.4萬余個。

  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嵊州市對“民情日記”進行了全面升級和拓展。活動現場,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潘超英發布了“民情大腦”平臺?!懊袂槿沼洝眳⑴c者和見證者講述了“民情日記”從誕生到演進過程中的感人故事。

  中共浙江省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省委兩新工委書記龔和艷表示,“我們要通過此次研討活動,深入挖掘‘民情日記’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不斷推廣深化社會工作領域改革開拓社會工作新局面的嵊州經驗,通過‘民情日記’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切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引導新‘心’向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凝聚服務群眾,營造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

  中共紹興市委書記施惠芳說,多年來,紹興不斷完善機制豐富載體,將“民情日記”書寫在稽山鑒水間民眾心坎里。紹興創新開發“浙里興村治社”應用,完善民情事項分級流轉辦結模式,打造了“民情觸發民情分析民情處置民情評價”的工作閉環。

  20年來,“民情日記”從“村情社情”記到了“企情輿情”,從“小康路上”寫到了“共富大道”,從“筆尖紙上”拓展到“線上云上”,歷久彌新。

  活動現場,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斌,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發祥,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公管學院院長吳結兵等與會嘉賓圍繞“民情日記”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