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當代藝術家蘇珊娜:用創作留下“中國故事”

  重慶12月19 題匈牙利當代藝術家蘇珊娜用創作留下“中國故事”

  記者  鐘旖

  “這巨大的釀酒缸是我在菜市場里看到的,我第一次見,覺得真是太有趣了,便放進了畫里。”近日,在位于重慶市渝中區魯祖廟核心區的維岸畫廊內,70歲的匈牙利當代藝術家蘇珊娜·高逸澹(Zsuzsa Gajdan)說,抵華近兩周,她又完成6幅作品,創作“主角”依舊是那些激發靈感的“中國故事”。

  從藝近50年的蘇珊娜擅長用丙烯油彩及綜合材料進行創作。從早期的現實主義到后續的抽象主義,其繪畫風格以用色大膽創新使用融合材料等在歐洲藝術界獨樹一幟,至今已在法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中國等國家舉辦個展超45場。

  “我一直對東方文明充滿向往。中國的詩歌繪畫書法等,常讓我沉浸其中。”蘇珊娜介紹,其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始于2017年,受中國官方邀請,她來華開展文化藝術交流,陸續在北京重慶成都等地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

2024年12月,匈牙利當代藝術家蘇珊娜在重慶進行創作。  鄧良軍  

  “親身體驗非常重點,這是我創作的靈感源泉。”蘇珊娜把每一次中國行都比作一次“藝術之旅”,時而徜徉自然感受故都秋色,時而走街串巷體味市井yan火……她不僅留下諸多影像分享在社交賬號,很多時候會將“所見”沖洗打印出來作為素材融入畫作。“藝術是令人身心愉悅的,我希望通過作品,讓觀者身臨其境,有同樣的共鳴。”

  在蘇珊娜看來,畫作不僅可傳遞氛圍,也可表達深意。她強調“銘記歷史”,并擅于把存留于歷史的物件以別出心裁的方式呈現在作品中,比如報紙樂譜紙幣郵票書信文稿等。

  創作于2019年的《重慶故事》系列組畫是蘇珊娜的得意之作。彼時,為慶祝匈中建交70周年,她在重慶采風多日,特意尋得1949年建交時期的老報紙,輔以金色紅色等亮麗元素,寓意兩國友誼長存。“金紅象征著蓬勃發展充滿活力,這是我對兩國發展的感受,也是我的祝愿。”蘇珊娜說。

  隨著中匈兩國直飛航線不斷加密,蘇珊娜到華頻次也多了起來。

  “這是我第四次到重慶,每次來都有新發現。”蘇珊娜細數,早年她看重慶的兩江交匯璀璨夜景,見證的是一座內陸城市展現的開放與國際化。此行,除了參與個展《詩意與哲思》的開幕式,她在中國友人帶領下,去鄉村吃農家菜與農貿市場的商販交談,很多感知重慶多元的另一面。

  “藝術和文化沒有國界之分。”采訪中,蘇珊娜多次表達“交流”的重點性。每次重慶行,位于鵝嶺公園的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山道爾夫婦雕塑,都是她的必去之地。她還多次將詩人夫婦的形象入畫,“期待很多中國人通過認識裴多菲了解匈牙利,從而深化兩國友好合作”。

  雖已至古稀之年,筆耕不輟的蘇珊娜擁有一顆童心。在渝期間,她組織了2場與小朋友的繪畫共創活動,手把手地指導他們。

  “未來,我想帶著畫具走進很多的中國校園,與學生們展開藝術碰撞。”蘇珊娜說,這一計劃,期待在下一次中國行實現。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