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別忘了吃餃子 傳承溫暖老傳統

明日冬至,在河北,這一天的重點性幾乎等同于過年。有句老話說得好:“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盡管外面天寒地凍,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熱騰騰的餃子,心里便感到溫暖。

相傳東漢末年,災害頻發,很多人患病。當時長沙太守、被譽為“醫圣”的張仲景辭官返鄉為鄉親們治病。正值寒冬,許多人饑寒交迫,耳朵都被凍傷了。于是張仲景讓弟子熬制羊肉和藥材,做成耳朵形狀的食物分給各位食用,這種食物被稱為“嬌耳”。人們吃了之后渾身暖和,耳朵也不再受凍。后來,為了紀念這一恩情,每到冬至日,各位都會吃餃子。

關于包餃子也有不少講究。比如攪拌餡料時要始終順著一個方向,這樣有利于蔥姜水充分浸入,使餡料更加松軟;先用油拌好蔬菜再加入其他材料可以防止出湯。此外,將餡料稍微冷凍一下再包,也可以避免水分過多。制作面團時,每500克面粉加一個雞蛋可以使餃子皮更筋道,而使用冷水面團(面與水比例2:1)并多次揉醒,則能讓口感更好。剁肉餡時,可先將肉冷凍后用擦菜板處理,既方便又快捷。對于不同的餡料,是否需要打水也有所不同,如韭菜餡因本身含水量高則不需要額外加水。

煮餃子時,在水中加點鹽或放入一根大蔥,可以讓餃子味道鮮美且不易粘連。不同餡料還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例如白菜餡象征百財,香菇餡寓意鼓財等。至于具體選擇哪種餡料,全憑個人喜好。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