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策略似乎并未達到預期效果。他們將一場原本可以兩小時講完的發布會拆成了12天,每天15分鐘左右,試圖制造一種“生怕錯過”的緊迫感。然而,這種策略反而讓對手找到了反擊的機會。在過去12天里,Google密集發布了自家的AI產品進展,對OpenAI進行了猛烈的狙擊。
Google先是發布了大語言模型Gemini 2.0,在多模態能力和處理速度上相比OpenAI的GPT-o1有明顯優勢。接著,Google又推出了視頻生成模型Veo 2,該模型在實測中被認為在真實感和細節上優于Sora,并且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提示指定許多鏡頭類型和拍攝方式,使得視頻生成過程更加靈活。
即使在第12天,OpenAI發布了新一代模型GPT-o3,其性能逼近AGI(通用人工智能),但用戶并不買賬。人們認為GPT-o3依舊是“期貨”,短期內無法向用戶開放。更早些時候,非營利組織METR發布的一項評測顯示,Anthropic的大模型Claude Sonnet 3.5在7項測試中的5項超過了OpenAI的o1-preview。
盡管OpenAI在3個月內連續發布了兩個頂尖模型GPT-o1和GPT-o3,但競爭對手步步緊逼。曾經遙遙領先的OpenAI,在兩年內從“神”變為了“優秀”,逐漸與越來越多的對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甚至開始被超越。12天的發布會,從萬眾期待變成了口碑下滑。
在發布會之外,OpenAI的狀況也不容樂觀。為了提高營收,OpenAI一直在試圖與醫療保健、制造業和法律公司、教育等行業客戶達成合作。例如,今年5月,OpenAI發布了面向校園的ChatGPT EDU,并招聘了美國在線教育巨頭Coursera的前高管擔任教育業務負責人。然而,依據風投機構Menlo Ventures的數據,今年OpenAI在企業AI領域的市場份額從50%下降至34%,而亞馬遜支持的Anthropic的市場份額翻了一番,從12%增至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