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全球最大碳市場將迎首次擴圍

  文/阮煜琳

  2024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稱全國碳市場)首次擴圍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進行,當前可謂萬事俱備,鋼鐵水泥電解鋁三個行業納入后,全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將占全國總量的六成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日前對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但是當前只覆蓋電力行業,尚不完整。現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逐步走向完整。

  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形成

  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交易,當前已完成兩個履約周期的配額交易與清繳工作,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形成。同時,推動發電行業碳排放強度下降,推動企業積極自主投入減排。

  全國碳市場通過配額分配與清繳機制,將減排目標直接分解至企業,壓實了企業減排責任,實現了對發電行業碳排放的有效控制,推動減排成本降低。

  據統計,2023年全國火電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電力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發電行業供熱碳排放強度年均下降2.5%,累計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2.5億噸。通過配額交易,企業在減碳責任上擁有更靈活的選擇,前兩個履約周期推動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了約350億元。

  官方加快推進首次擴圍

  經歷三年發展,全國碳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制度體系日趨完善。但市場建設仍存在不足,突出表現在市場當前僅覆蓋了發電行業,參與主體高度同質化導致市場活躍度低,市場機制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為加快推進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工作,今年9月,生態環境部參照發電行業成熟的建設管理經驗,編制形成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就《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鋼鐵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鋼鐵行業》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據了解,圍繞擴圍工作,生態環境部采取企業調研等方式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對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等重點行業納入碳市場的成熟程度進行全面評估。

  覆蓋全國排放量占比將達六成

  依據評估結果,建材(水泥)鋼鐵有色金屬(電解鋁)行業基礎條件成熟,可從2024年度起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屆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將達到約60%。

  這將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研究室主任陽平堅日前接受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一,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納入后,全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將超過一半;

其次,相比火電行業,鋼鐵建材等高排放行業的工藝流程和排放核算更加復雜,納入這些行業將大大提升碳市場的能力建設。

  第三,減排潛力增大。全國碳市場未來還將納入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四個行業,其中石化化工造紙等行業排放量相比鋼鐵和建材業要小,且主要是在使用過程排放溫室氣體。一些化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濃度特別高,未來有些可以進行高價值利用和封存的可能。

  陽平堅說,電力鋼鐵等高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中國高排放行業控排的主要矛盾就控制住了,將為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較好的促進作用。從核算方法等方面來看,未來最難納入的是航空業,主要是涉及跨境排放的核算歸屬問題。另外,造紙等行業,排放量相對較少,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可通過技術進步完成控排任務。

  碳市場擴圍釋放重點信號

  談到碳市場擴圍的重點意義,賀克斌認為,擴容后的全國碳市場,將成為拉動新技術從實驗室有序進入市場的一個關鍵。

  “市場機制是非常重點的杠桿,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推動碳從過去無價變成有價,再到逐漸漲價,撬動新的技術研發和有序進入市場。”賀克斌說,未來世界,技術創新是實現碳中和進入新經濟階段的一個最關鍵因素,其中市場杠桿是促進技術快速研發和進入市場的重點機制。

  賀克斌強調,全國碳市場擴容釋放出一個信號,即在提高能效節約材料降碳應用各種類型技術等方面,最終都會體現出市場的價值。也就是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越來越多領域里通過碳價的形式得到顯性體現。同時,全國碳市場擴容對帶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

  擴容時間表成熟一個,納入一個

  此前,有猜測稱全國碳市場或在2024年底前完成首次擴圍。對此,陽平堅認為,水泥鋼鐵電解鋁這三個行業,數據質量核算方法等復雜程度遠遠高于電力行業,無論今年底前能否完成首次擴容,擴容啟動和實施過程一直在延續。

  陽平堅說,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行業的摸底數據核算第三方核查配額計算和分配配額清繳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抵消等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會圍繞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設目標,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穩妥有序推動碳市場擴容。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