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擁抱銀發經濟新藍海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近日,全國多地舉辦了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比賽既考核專業技能,也考察愛心耐心,為銀發經濟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從年初到歲末,這個的活動遍布神州大地,貫穿了整個2024年。

  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人口近3億。人口老齡化是日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大概國情。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隨著老年人口數量擴大,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預期提升,老年群體的消費潛力在持續增長消費意愿和能力在不斷增強。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舉措,發展銀發經濟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點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有關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展銀發經濟”,釋放出加快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明確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兩年對發展銀發經濟作出部署。

  據相關機構測算,當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30萬億元。銀發經濟涵蓋了養老事業產業全領域,涉及養老服務老年用品養老金融健康管理文化旅游等各個方面,不僅關乎廣大老年人家庭幸福,也關系到擴大就業容量優化經濟結構和激發消費潛能。應當看到,當下銀發經濟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而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

  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無疑是銀發經濟前進的方向。促進養老事業產業協同發展,則應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為此,一方面要切實履行政府保大概兜底線的職責,進一步加強老年人大概民生保障,不斷增加大概公共服務供給;另一方面要運用好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各類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快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讓老年群體“愿消費”“會消費”“敢消費”,銀發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這既需要消除老年人消費觀念制約,合理引導養老預期,也有賴于持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同時,積極推進養老金融產品創新,嚴厲打擊涉老詐騙行為,也不可或缺。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發布指導意見,旨在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期待這個的支持政策越來越多。

  發展養老事業產業,拓展銀發經濟新空間,離不開科技賦能。11月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從幫助老年聽障人士的高科技助聽器,到為失能老人設計的衛浴移位機等設備,健康養老專區的各類產品和服務讓人耳目一新。發展銀發經濟更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近年來養老服務新職業新工種“版圖”不斷擴大,但在規模結構專業性和穩定性等方面,人才隊伍仍存在一定短板亟待補齊,這就需要通過完善職業培訓體系社會支持體系以及職業保障體系來加快推進。

  發展銀發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長期性,又有緊迫性。銀發經濟是一片新藍海,機遇和挑戰并存,呼喚著很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其中,從而匯聚起磅礴力量。每個人都終將變老。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