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管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個人養老金是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國家政策支持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自愿在特定賬戶存一筆錢,每年不超過12000元;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還可通過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收益。本月15日起,將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
但近日,有多地儲戶反映稱,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銀行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而被投訴的銀行涉及多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而銀行客服回應稱,只有客戶預約開戶,銀行才會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具體情況如何?
山東濟寧的劉先生12月15日收到的來源中國銀行的短信(受訪者供圖)12月15日,山東濟寧的劉先生收到一條短信,“中國銀行已按您預約開戶申請完成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但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從未預約開戶。
劉先生說“我打開手機銀行,就多了一個賬戶。相當于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給我開了個戶。我之前用的銀行卡,是山東東營那邊開的,但是我看開的個人養老金戶,是山東濟寧的。”
湖南長沙侯先生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顯示9月30日被轉至8000元(受訪者供圖)湖南長沙的侯先生在今年9月30日錯轉了8000元至中國工商銀行自己名下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際上,他是在要取這筆錢時,才發現這一賬戶的存在。
侯先生介紹“錢是在我的工資卡上,這筆錢當時不用,就想轉到我的工行卡別的賬戶上,一看下面就有一個電子賬戶,我就直接把錢轉到電子賬戶上了。后來需要用這筆錢,我去轉,就轉不了了?!?/p>
通過查詢,侯先生發現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啟于2024年1月1日。但侯先生明確表示,他從未在線上或者線下簽字確認開通這個賬戶。10月份開始,他多次與工行客服溝通,至今未能成功將錯轉的8000元取出。
中國工商銀行長沙分行相關工作人員告訴侯先生,有很多儲戶反映此類問題,但沒有相關政策可以取出這筆錢。
中國工商銀行工作人員說“現在您的錢存在人社局,并沒在我們工商銀行。三種情況可以取出來一是退休,二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還有就是出國定居可以領取,其余的我們沒有辦法取出來。”
邱女士(化名)收到的短信(受訪者供圖)記者昨天(22日)搜索黑貓投訴平臺發現,有468條信息反映,儲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涉及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邱女士(化名)對記者表示“因為我要申請別的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發現我申請不了,說已經申請了,我就查是從哪里申請的。支付寶市民中心說我已經開通了興業銀行的?!?/p>
經歷投訴,邱女士成功注銷了已開通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天津的楊先生(化名)也告訴記者,他在12月15日收到興業銀行的短信,內容是他已成功開立興業銀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但他自稱從未和該銀行有過任何業務往來。
楊先生興業銀行給我私自開通了養老金賬戶。
記者你對這個賬戶有需求嗎?
楊先生沒有,有的話我自己會去開。開的時候,沒經歷我的同意,也沒有說讓我驗證什么的,直接就給我開了。
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上看到不少網友留言稱,在未經其授權或知情的情況下,銀行便為其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后,被告知如果需要注銷,無法線上辦理,需要客戶本人拿著身份證到柜臺辦理。
昨天,記者撥打了多家銀行的客服電話,均被告知“如果用戶沒有預約,銀行不會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開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中國銀行人工客服回應稱,如果收到已開通短信,一定是客戶此前預約申請過。
中國銀行人工客服說“手機銀行上能查預約記錄。之前可能確實申請過,或者是看單位。如果您說都沒有,個人養老金的專區里面有申請預約開戶記錄,是在2023年7月開始,客戶可通過未開放地區進行預約開戶。注銷的話線上的注銷功能正在優化中,暫時還無法通過線上注銷,需要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在就近任意中行網點去銷戶。它是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不會自動扣您的款,只能在一個商業銀行開這個賬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是一個電子賬戶,沒有實體卡片?!?/p>
中國工商銀行人工客服也回應稱,單位也有可能為員工集體開設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中國工商銀行人工客服說“您那邊最早是開立過養老金的預申請服務,叫預約開戶申請,就是在個人養老金的試點階段,因為大概養老保險參保地未在試點地區,您可能通過手機銀行云網點或者就職單位等渠道預約了個人養老金的開戶服務?,F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已經全國實施了,我行依據前期客戶提供的預約信息,所以為您正式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p>
工行人工客服還表示,當前工商銀行的手機銀行無法查詢預約申請記錄,注銷只能到銀行網點線下辦理。“您在手機銀行提交的預約申請,還是說通過貴單位辦的,它應該在短信中都會有提示。如果想具體查就可以本人帶身份證去線下網點查。如果是想注銷,可以本人帶身份證到全國境內工商銀行的智能柜員機去申請注銷?!?/p>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經歷查證未經客戶授權或知情就為其開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一定是不正常的現象。由于個人養老金制度剛在全國實施不久,為搶占市場,確實存在部分銀行給員工攤派任務,完成開戶指標的情況。
某網購平臺可輕易找到銀行業務代辦服務(網絡截圖)記者在某知名網購平臺搜索發現,有多個商家宣稱可為銀行代辦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推廣一戶的價格從60-100元不等。記者注意到,這些商家宣傳語都比較隱晦,打著“專業地推團隊服務”“掃碼地推各行KPI完成指標”等招牌對外宣傳。
銀行業務代辦商家稱某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通每戶80元(網絡對話截圖)記者以某家銀行職員為名聯系到一個商家,她對記者表示,80元開通一戶,無法優惠,平價沒人接單。另一個商家則表示,做不同的銀行收費不等,有的銀行做一戶市場要價已高達110元。
商家說“我們近日接到60左右(一戶),是不入金的(不用往賬戶存錢的空戶)。如果明天手里單子清的差不多的話,兩天左右能給你跑完。需要提供你們的開戶碼,最好是默認工號的,就是我們做的時候你們那邊沒有人做,做的時候最好給個獨立碼,方便我們未來對數據。我昨天接了200多戶,今天剛做完,聽這個客戶說數據還好?!?/p>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表示,公司或單位沒有權利為員工代辦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除非單位愿意為員工繳納個人養老金。開通賬戶必須經本人具有明確表示愿意的授權或申請。
蘇培科說“如果沒有發出預約指令或是沒有任何申請的話,銀行是沒有權利默認給人開通的。養老金賬戶開通,把錢存進去之后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做什么樣的投資組合,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決定退休之后的資金使用率,一定是有很多確認跟授權。開通賬戶也不能說一鍵式的,隨便按個鍵就能開通,那肯定也不行的?!?/p>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彪也表示,商業銀行開辦業務轉入資金要取得“參加人”授權,一般來說,線上要取得客戶自己提交的申請,線下則需要征得客戶的簽字同意。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也認為,開設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相關流程必須充分尊重客戶意愿。
田利輝說“在實際操作中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往往需要完成同意服務協議人臉識別設置密碼等步驟。因此賬戶不能在沒有客戶人臉識別或確認的情況下默認開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