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七星連珠”成為熱門話題。網上不少傳聞稱2025年2月28日將出現此天象,一些自媒體更是將其描繪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奇觀,引發(fā)了大眾的好奇。電影《哪吒2:魔童鬧?!分械摹傲沁B珠”情節(jié)也進一步推波助瀾。
那么,“七星連珠”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預示吉兇嗎?
在我們的夜空中,有相對不動的恒星和在群星之間“流浪”的五大行星。中國古代按五行命名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有時也將日月視為行星,稱為“七曜”。到了現代,太陽系的行星被重新定義為圍繞太陽軌道上運行的天體,地球躋身大行星之列,又發(fā)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形成了如今所說的“八大行星”。因此,現在所說的“七星連珠”,指的是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
至于連珠或聯(lián)珠,是指我們所看到的夜空天象。古代人們說的“五星聯(lián)珠”或“五星聚”,并不僅僅是五星同現,而是要求它們在較小的天空區(qū)域內靠得很近。古人發(fā)現,日月五星運行軌跡都在黃道附近,黃道是太陽在恒星背景里行進的軌跡,是一個大圓。唐代韋莊詩中提到的“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描述的就是這個現象。
古人認定的“五星連珠”,需要五星聚集在黃道東西10度范圍之內,這種情況極為罕見。依據現代天文計算,在過去6000年里僅發(fā)生9次,數百年才有一次。而如今網絡上所謂的“七星連珠”,定義則寬泛得多。例如2月28日即將出現的“七星連珠”,只是七大行星同時出現在夜空,東西跨度達117°,跨越了大半個天空。通常情況下,天王星、海王星只有在比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下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而且當天它們非常接近太陽,觀測條件并不好。不過,前后幾天也能看到類似現象。這種寬泛定義下的“七星連珠”三五年就會出現一次,上一次是在2022年6月中旬,觀測條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