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警惕小麥赤霉病發生流行 防控關鍵期來臨

山東省作為我國重點的小麥主產區,目前正值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需高度警惕赤霉病的發生與流行。以下是針對該情況的綜合分析及防控建議。

氣象條件是影響赤霉病發生的重點因素。如果4-5月遇到連續陰雨、高溫高濕天氣(氣溫15-25℃,相對濕度>80%),極易誘發赤霉病孢子傳播與侵染,尤其是揚花期降雨與病害流行呈正相關。因此,需密切關注未來15天天氣預報,重點監測魯西南、魯南等小麥早熟區域。

田間菌源基數也是重點因素之一。若前期玉米秸稈還田量大且未深翻,殘留的病原菌可能增加田間初始菌源量。部分感病品種如濟麥22等連作區域風險更高。

赤霉病防治關鍵期為小麥齊穗至揚花期(約5-7天)。一旦錯過這個窗口期,病菌侵入后難以根除,可能導致減產20%-50%,且毒素污染威脅糧食安全。

在農業防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播前深翻土壤;避免小麥與玉米輪作時秸稈直接還田。選擇抗病品種如煙農999、山農28等進行后續種植。

化學防控方面,堅持“見花打藥,雨前防控”原則,在揚花初期(5%-10%開花)立即施藥,遇雨需在雨前或雨后補噴。優先選用戊唑醇·咪鮮胺、氰烯菌酯等高效低毒復配藥劑,輪換使用以避免抗藥性。建議采取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提升覆蓋率和效率。

此外,依托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對魯中、膠東半島等晚熟麥區加強田間調查,利用“山東智慧農業平臺”實時推送預警信息。

若已發生病害,需單獨收割、儲存病田小麥,避免毒素污染健康谷物;嚴重田塊考慮轉作工業用途。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已部署“一噴三防”專項補貼,農戶可申請藥劑與飛防服務補助。省農科院植保所開通專家熱線,提供病害診斷與防控方案咨詢。赤霉病防控重在“防早防小”,需結合氣象預報與田間實況,抓住關鍵窗口期,落實統防統治。建議農戶、合作社與農業部門聯動,最大限度減輕病害損失,保障夏糧穩產提質。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