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撤離線下傳統零售領域 新零售戰略調整

阿里正在調整其新零售戰略。12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將銀泰100%的股權以7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財團,錄得虧損約93億元。這筆投資為阿里帶來了零售品牌商電商入駐、支付寶系統推廣以及釘釘零售案例打造等生態業務落地的機會,并開啟了高鑫零售、蘇寧、百聯、盒馬等“新零售”業務板塊布局。

盡管難以用絕對價值衡量這筆投資是否值得,但阿里在實體零售業中撤退的趨勢明顯。9月27日,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短暫停止買賣,預示著大潤發被出售的可能性很高。高鑫零售的最大股東是阿里,持有約73.66%的股份。目前有傳言稱阿里可能將大潤發出售給中糧集團,但之后被否認。不久后,高鑫零售發布公告,CEO林小海辭職并調回阿里集團。

這些跡象表明阿里與高鑫零售的關系逐漸疏遠。2017年,阿里斥資約224億港元成為高鑫零售第二大股東,三年后追加280億港元投資,取得控股權。當時,張勇曾表示,大潤發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潤發而不同。阿里委派高層入駐高鑫零售,試圖通過數字化和組織創新重塑大潤發競爭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線下體驗中心、自助收銀機等設備,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

然而,線上電商對傳統零售業的沖擊不可阻擋。自2020年起,高鑫零售市值下滑,營收和利潤也出現下降。2024財年,高鑫零售收入725.67億元,同比下降13.3%,虧損16.68億元。大潤發關閉了多家大賣場,導致大量員工失業。阿里的持倉市值也大幅縮水,僅剩當初投資的三分之一左右。

阿里在新零售布局中的投資虧損累計近596億元,主要原因是改造不夠徹底,未能抵擋住線上消費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普及和電商興起,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變化,更傾向于線上購物。阿里的新零售模式未能解決傳統零售業面臨的實質性問題,如降低成本和提高消費者購物樂趣。

今年三月,高鑫零售任命沈輝擔任執行董事兼CEO。沈輝提出要讓大潤發回歸“零售本質”,開啟價格戰吸引客流。盡管面臨挑戰,高鑫零售在2025財年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營收347.08億元,同比下降3.0%,期內溢利1.86億元。

從蘇寧、銀泰到大潤發,阿里正在進行戰略調整,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自去年“1+6+N”組織改革后,阿里加速退出傳統零售業務,轉向電子商務的核心盈利部分。阿里明確指出將重點放在互聯網平臺業務、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業務和全球商業網絡上。短短20多年,銀泰及大潤發的命運變遷反映了中國零售業的巨大變化。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