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布平遙唐墓發掘資料 揭示初唐喪葬習俗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公布了晉中市平遙縣北汪湛村唐墓M5的發掘資料。該墓葬年代在初唐末期,出土的石質墓志顯示墓主為太原郡人士。

為了配合基本建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晉中市博物館和平遙縣文物所對平遙縣北汪湛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該墓地位于平遙古城西約8.3公里處,北距鎮國寺約8.6公里。墓地中部偏北發現一座磚室墓,編號M5,結構包括墓道、墓門和墓室三部分。

此次發掘共出土隨葬遺物13件,包括陶器、銅器和鐵器等。依據墓志記載,墓主人名諱間,太原郡人士,于武周圣歷三年(公元700年)葬在汾州平遙縣東二十里王湛村北十里處。這一信息表明該墓葬年代為初唐時期。平遙在唐初屬介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介州后改屬汾州,至天寶元年(742年)又屬西河郡。墓志中的下葬位置以初唐“平遙縣”為參照,有助于進一步明確隋唐時期的平遙城位置。

據考古發掘項目領隊石曉潤介紹,山西地區唐墓在初唐時期的隨葬器物多以灰陶和三彩釉陶為主,釉色豐富。盛唐和中唐時期,隨著白瓷的興盛,逐漸成為隨葬器物的重點組成部分。這與初唐時期流行唐三彩,盛唐和中唐時期流行白瓷有直接關聯。

M5年代在初唐末期,為山西地區初、盛唐過渡階段墓葬提供了年代標尺。墓葬形制及其出土器物對認識晉中乃至整個山西地區唐代墓葬的喪葬習俗與演進具有重點的歷史研究價值。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